采用产业融合的创新模式,冷链不再需要低价竞争!

Tue Mar 20 16:07:33 CST 2018 来源:coowor.com 收藏 阅读数:415

分享

当前,国内冷链行业发展最大的现状是企业低价竞争,常有不做全程温控的情况。然而国外成熟的冷链市场,采用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第六产业”模式,重塑农业创新体系,让冷链物流有了实质性发展进程。 

以上是今年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委员针对冷链物流的建言,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企业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也侧面反映出我国冷链物流面临着诸多问题。

两会委员代表关于冷链物流的提案议案

哈根达斯成功启示冷链不需要低价竞争

① 成本问题导致低价竞争。

据了解,目前冷链物流市场还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是的,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做全程温控,只有在交接货时打开制冷设备。另外,除自有冷链车,冷链物流企业不排除需要雇佣一些社会车辆,但这些车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冷藏车,只是加了制冷机的改装车,并不符合冷链运输要求。”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姜旭透露。

当然,随着互联网监控手段的增加和合同约定的完善,这样的情况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也不排除一些不良承运车主的不当行为。

究其原因就是:成本问题。

② 哈根达斯确在这样做。

的确,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不赚钱的。那怎样才能让冷链物流企业走出低价竞争的“迷思”,可以心甘情愿的做全程温控,又能赚到钱呢?

“哈根达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他可以一个冰激淋球就卖三十块,而消费者依然愿意买单呢?是他的冰激淋本身有多好吃吗?其实冰激凌本身成份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大家觉得哈根达斯的好吃,就是因为其采用了全程冷链,因此口感好于其他的冰激凌。也就是说,你花的三十块里面,十五块是冷链的成本,剩下的十五块才是冰激淋本身的价值。”姜旭解释道。

由此可见,冷链物流想要赚钱,必须与交易结合起来,不要就冷链说冷链,要把冷链放在产品本身的价值里面,这样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而且,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日渐提升,消费者表现出对高附加值的消费渴望,因此为冷链“付费”也在逐渐被中高层消费者所接受。

日本便利店“三巨头”要求冷链配送这样做

① 国内冷链物流界缺一个“老大”。

快递界有顺丰、电商界有京东、平台界有阿里,但是冷链界呢?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冷链物流与快递的确不同,冷链相对比较复杂,分为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等,而冷链物流又分为干线冷链、城配冷链、宅配冷链等,很难有一家企业可以覆盖到所有冷链环节。

“除此之外,做冷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如果再加上没有标准化产品和操作那做起来就更难了,因此,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很难出现‘老大’。”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② 能给7-11、罗森、全家做配送就很牛?

那么,什么样的冷链物流企业才是最好的呢?“在业内大家一致认为,能够给7-11、罗森、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做冷链配送的企业,就是最牛的冷链物流企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便利店具有面积很小、商品品类多且没有库房,需要高频次、低货量的配送,要求配送企业具有高速、准确、缜密的配送方案。”姜旭表示。

对此,记者联系到给罗森做冷链配送的北京快行线冷链物流公司,其董事长刘培军对记者说,“我们也只是给罗森位于大连的分店做物流配送,他们的确有着严格的要求,我们可以做他们的配送企业也是经过多重考验的。”

据刘培军透露,像7-11、罗森、全家这样的便利店,一般很少用中国的冷链物流公司,而是使用日本或者台湾的承运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数也是他们自有或者合资的公司。

应采用“第六产业”+“供应链产业集群”模式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构建农业供应链体系,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而冷链物流关系到生鲜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进度,事关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的程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其实,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很多农村已经开始第六产业的相关运作,发展第六产业可以有效解决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问题,这样做同时可以加速冷链物流的发展。”姜旭坦言。

所谓的第六产业,是在“互联网+农业”基础上,重塑农业创新体系,将“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应用“1+2+3”等于6、“1*2*3”等于6的原理,即“第六产业”。

“这样,就可以使原来作为一产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姜旭表示。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生鲜农产品,其平均保质期都是14天左右,拿西红柿为例,如果把它做成西红柿果酱、西红柿罐头,其本身的保鲜生命周期就会延长,其销售覆盖范围也会更广。

而在制作西红柿果酱、罐头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冷链物流的问题了,则是将三产融合的过程,从而实现第六产业。同时,这样做便会形成以生鲜农产品为基础的供应链产业集群的诞生,这样国内冷链物流产业也会随之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两年后“国办29号文”发展目标能否落地?

① 地方政府没有真正把到冷链的“脉”。

作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姜旭对记者说,“作为评委,我们刚刚完成全国星级冷链物流企业的评定工作,这一工作是需要当地政府给予相应配合的,但很多企业表现的并不积极,这不排除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关。”

如果政府都不重视,那么,当地冷链企业怎么能有更好的发展呢?此时,政府不能只制定宏观政策,而是应该在实际操作上有所行动。

为什么中欧班列可以满载货物的开起来呢?很简单,政府给予了补贴。同理,如果被评为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也被政府给予一些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那就不一样了。

② 花钱建冷库这样的做法为时过早。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冷链物流行业的“最高指挥棒”--“29号文”。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等发展目标。

而距离2020年还差两年,我们能如期兑现这些发展目标吗?“其实,早在2016年,商务部就给十余省均投资两个亿,用于支持当地的冷链物流发展。而这些钱大部分被政府花在建设冷库上了。这样做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反映出当地政府对冷链物流建设的错误性认识。”姜旭强调。

冷库只是冷链物流的一个环节而已,姜旭认为,目前各地政府首要的工作应该是,为群众普及冷链物流专业知识,如针对29号文进行长期的巡回讲演或做一些培训等,而不是建设“面子工程”,这样做只会延长整个29号文的落地进程。

编辑人: 李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