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缪双大:从零开始

Tue May 09 14:08:15 CST 2017 来源:coowor.com 收藏 阅读数:1545

分享

在江阴,双良的发家史可谓妇孺皆知。一个为人所乐道的传闻说,由于缪双大排行第四,出生后,父母为了避讳"四大皆空",就给他取名"双大",以图吉利。

1982年,31岁缪双大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江阴利港镇,并被安排到了当地一家有名的钢厂工作。家境的贫寒、对现状的不满足,使得回乡不久的缪双大决定辞职,并凭借8800元这笔小小的财富,带着三个哥哥(老大缪敖大、老二缪敏达、老三缪黑大)以及儿时的几个好友(江荣方等)开始自己创业

搞了一阵小生意后,缪双大偶然闻听在上海搞空调安装很有钱赚,而江阴距离上海仅2个多小时的车程,于是这位缪家老四决定从此入手。像所有初创业者一样,缪双大和哥儿几个从卖劳力起步,在上海滩开始了赤手空拳走街串巷的空调安装生涯。很快,缪双大的商业天份得以应验,短短三年,这支空调安装队伍就积攒了几十万元。更重要的是,那几年缪双大及其伙伴已经在空调安装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且结识了上海制冷行业的一批专家,专家那里缪双大得知当时国内中央空调的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一统天下

一心想干大事的缪双大和他的创业团队在1985年回到了江阴开办了一个小厂--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双良集团前身),摸索生产中央空调。从上海一家制冷研究所缪双大买来中央空调生产图纸,依葫芦画瓢,就这样几个人开始敲敲打打生产中央空调。

19857月的盛夏,缪双大及其伙伴们生产出第一台溴冷机。得知上海蓝天宾馆使用的一台制冷机组停转,且维修无望后,缪双大找上了门。没人敢用乡镇企业的产品,缪双大即刻立下军令状:"先用我们的机组,运转正常后再付款"。宾馆经理答应试试,没想到一举调试成功。直到今天蓝天宾馆还是双良的客户。此后,双良的产品得以顺利地打入上海市场并走向全国。到1989年,双良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中央空调,并占据了相当的全国市场份额。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缪双大自创业伊始,就看到了技术对一个企业的重要。和缪双大一起打天下的创业元老江荣方,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由于其对技术狂热,最终成为了双良乃至中国有名的中央空调技术专家。而作为双良的首席技术官,江荣方在已公布的各种关于双良高层的排名中一直紧随缪双大之后,成为双良集团事实上的第二号人物,而江荣方拥有15%的双良集团股份甚至超过了缪双大的三个哥哥。

随着大哥缪敖大的退隐,其子缪志强以双良空调董事长的身份宣布了缪氏家族第二代的登场,而尚在美国攻读MBA的缪双大的独生子也将给这个传奇般的家族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吃亏是福

从双良集团最新提供的公司简介上,翻来翻去怎么也找不到其与特灵合资的那段历史,大概双良人都觉得自己吃亏的事不提也罢。 

没错,从账面上看,怎么看都是双良亏了。特灵的电制冷产品在当时尚处于电力供应短缺的中国注定没什么销路,能把企业做成这么大,缪双大当然不会笨到连这一点也看不出来。 

一言以蔽之,双良与特灵的合资绝对不是单一动机驱动的产物。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一些原来缺电的地区现在已经成为电力富余地区,用电政策也由限制用电到鼓励用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同样背负盛名的远大中央空调至今仍抱着溴化锂技术不放,这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其业务的成长。而双良新推出的螺杆式冷水机组(电制冷)系列产品,正在电制冷这个每年以15%速度增长的市场上攻城拔寨。虽然说合资方美国特灵公司以"涉及国家核心产品技术机密"为由,没有正式将缪双大早就看好的电制冷技术主动转给双良,但合作解除之后,大批接触了特灵电制冷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仍然留在了双良,不言而喻,这对于双良最终拿出自己的电制冷产品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而另外一批经过特灵多年培训的管理人才对双良生产、营销等环节能力的改善,也正在显现出来。双良集团对外宣传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DFM(Demand Flow Manufacturing)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对于双良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尽快从家族企业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过渡,也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历经30年的拼搏与发展,双良节能(及其前身)秉承“学习才能进取、创造方为永恒”的企业精神,以“宁可承担经济损失,也不承担企业和产品声誉损失”的经营理念,成功开拓国内外市场,并成为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已成功进入意大利、瑞士、德国、波兰、丹麦、匈牙利、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印度、委内瑞拉、越南、缅甸等国际市场。

 

编辑人: Davidwen